最近兩年,自主品牌高端化如火如荼,長城推出了WEY,吉利推出了領克,奇瑞推出了星途,紅旗在重新復興,長安剛剛推出了引力,而造車新勢力大部分都站在了行業高端。
回顧來時的路,自主品牌高端化從不曾如此欣欣向榮,也曾經走了很多彎路,其中更發生過很多有趣的故事。偶然翻到一篇早期吉利推出國產版“勞斯萊斯”的故事,令人感概萬千。
11年前的2009年,上海車展,當時吉利帶來了一款代號為GE的展車,這款展車豪華大氣,氣場軒昂,更因為神似勞斯萊斯,瞬間轟動全球。這句話并非夸張,當時很多歐洲記者,尤其是英國記者對這款車大肆報道,認為是山寨勞斯萊斯的作品,然后讓歐洲人很沸騰。
事實上,如果僅僅從外觀看,吉利GE確實有著和勞斯萊斯相似的設計風格,這讓很多國外記者直接給吉利GE安裝了一個山寨“勞斯萊斯”的帽子。
據悉,吉利GE的長寬高分別為5,290×1,860×1,570mm,軸距為3,100mm,外形張揚大氣,內飾豪華奢侈,搭載一臺3.5L V6發動機??紤]到2009年當時自主品牌的生存環境,吉利版“勞斯萊斯”的發布,幾乎是當時自主品牌的頂級作品。
即便很多人給吉利扣上山寨的大帽子,但是吉利并未放棄對這款車改進,2010年北京車展,這款車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。短短一年時間,吉利工程師們已經對這款車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進。
尤其是此前被詬病的山寨外形,經過徹底的重新設計,已經基本洗去了勞斯萊斯的影子,它的前臉摒棄了勞斯萊斯的端莊剛硬,采用了更加復古柔和的線條,側面的輪廓也不再平直,變得更加優雅,車燈更是從中國古典文化汲取設計元素,甚至隱隱有一點老紅旗的神韻,尤其是那個被人譏為東施效顰的立標也換成了國鳥鳳凰。勞斯萊斯的影子已經淡了很多。
這款的命名同樣發生改變,從吉利GE(卓越)命名為帝豪GE,這顯然讓這款車更接地氣,似乎距離量產的希望也更近。很多人也期待著以一個比勞斯萊斯便宜得多的價格,買一臺國產“勞斯萊斯”過過癮……
但是很遺憾的是,這款汽車后來并沒有量產,甚至10年時間過去,吉利也沒有將其正式量產的計劃。
很顯然,這并非吉利缺乏對于豪華車市場的渴望,因為吉利從出生的第一天起,就對豪車有著特殊感情。
事實上,吉利第一款車的原型就是一款奔馳,當時李書福帶領幾個工程師將一輛奔馳車拆解之后再重新組裝,成為吉利汽車發展的最初源泉。吉利量產后的首批車型吉利美日和吉利豪情的前臉,也可以清晰感受到奔馳的影子,吉利對于豪華車的追求不僅在于表面,它真的已經灌輸到李書福的血液之中。
早在2001年6月,吉利第一款跑車吉利美人豹就發布亮相,2003年正式上市,這是中國第一款跑車,當然因為種種原因,吉利美人豹2007年正式停產。但是李書福并未停止對于豪華的探索,僅僅1年之后的2008年,吉利又推出了Geely GT概念跑車,這款跑車曾經被譽為中國虎;2009年吉利又推出了另一款平民跑車中國龍。
總之從吉利一連串推出各種豪華車/超豪華車以及跑車的真實行動中,可以清晰發現李書福對于豪華車的深度熱愛。
這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從吉利2010年正式收購沃爾沃修成正果。2010年,吉利以18億美金收購了沃爾沃轎車部分,這一場交易驚動全行業,因為吉利當時僅僅是一家全球三流的草根企業。根據當時年報,2010年,吉利營業額僅僅201億人民幣,當年利潤僅僅13.68億元,18億美金相當于吉利9年的純利潤,這在當時被譽為窮小子娶了歐洲公主。
當然10年之后,吉利的這次收購被證明非常成功,吉利也因為收購沃爾沃真正接觸并獲得了豪華車制造的核心。2017年,吉利又收購了馬來西亞寶騰汽車和制造跑車的路特斯;2018年,李書?;ㄙM90億美元,收購奔馳母公司戴姆勒9.69%,成為奔馳第一大股東。如今,吉利自己推出的領克品牌,也已經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,與WEY品牌一起成為自主高端的代表。
自此,吉利汽車的高端化路線終于漸成規模。在自主高端車市場,吉利擁有領克;在普通市場,吉利擁有博瑞等高端車型;在全球豪華車市場,吉利擁有沃爾沃;在跑車市場,吉利擁有路特斯;在高端電動車市場,吉利擁有極星;同時吉利還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的第一大股東。李書福從未如此成功。
話題回到10年前。假設當時吉利花費重金打造的卓越GE真正量產上市,它會成功嗎?多年以后,任何假設已經失去了意義,但是如果從更大可能性分析,這款車如果真的量產,成功的可能性很小,反而會成為吉利沉重的負擔。
1.2010年,吉利并未掌握制造高品質汽車的技能,雖然旗下有著林林總總的品牌,生產幾十款車型,但是這些車型大部分都是粗制濫造,僅僅依靠低廉價格占領市場,幾乎談不上美譽度,吉利卓越虛有其表;
2.高端消費者對于國產勞斯萊斯嚴重缺乏興趣,當時市場是合資天下,自主車基本被鎮壓在10萬元以下,中高端消費者對于自主品牌即便不是嗤之以鼻,至少也是淡然漠視,選擇一臺國產“勞斯萊斯”需要巨大勇氣;
3.從產品力說,這臺車其實虛有其表,雖然從外型上足夠豪華,但是各種浮華配置的堆砌其實有種濃濃的暴發戶氣質,至于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匹配,至于底盤的調教,至于加速性能和側彎支撐性等等的核心性能,完全不具備高端車的基礎。
如果當時李書福頭腦發熱,強行讓這部車上馬,那么將面臨如下后果:
1.這部車的產銷量極低,吉利龐大的研發投入打了水漂;
2.因為產銷量極低,導致生產成本高昂,還需要花費重金研發獨立的發動機和變速箱,這套大排量動力系統無法應用到廉價車型,導致成本極高;
3.因為這部車定位極高,它需要重新規劃零部件體系,成本極高;
4.因為這部車定位極高,需要獨立的銷售渠道,這套獨立高端的銷售系統,其實一年賣不了幾部車,這需要吉利不斷輸血……
10年前,李書福曾經親自給自己挖了一個深深大坑,這個大坑表面金碧輝煌,里面卻是深不可測,這個大坑曾經深深吸引著李書福和吉利。激勵他們不斷推進吉利的高端化,然后才有后來的領克、沃爾沃、極星、路特斯,以及一大串正在成長中的各種高端車型品牌和系列。
注意:本站資源為網絡收集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聯系,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內刪除資源。
本站用戶發帖僅代表本站用戶個人觀點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轉載本網站任何內容,請按則和轉載方式正確書寫本站原文地址。